English

裘盛戎的扬长避短

●戏迷琐记
1998-07-17 来源:生活时报 ●山木艮 我有话说

演员各方面条件都好的,有,但极少;一般都是有所长,亦有所短。名演员大都善于扬长避短,裘盛戎为其中之尤为成功者。

走鼻音,是净行特有的发声行腔方式,裘盛戎必要时也能用,但非其所长。能避开即避开。举几个例子:

《草桥关》入宫参驾一场,姚期上场二黄原板第二句:“转过了,万花亭……”,一般在“亭”字上走鼻音拖长腔,是抓彩的地方,裘盛戎则在“亭”字上使一短腔便唱过去,不抓彩,但也不露躲开这一鼻音的痕迹。

《空城计》司马懿兵至城下,起唱前的念白中说:“诸葛亮又在城楼弄鬼,不要中了他的诡计,待某先传一令”,“令”走鼻音拖一长腔,这是要彩的地方。老辈花脸董峰有唱盘留下来,这个“令”字哼得极好。裘盛戎也是躲开,把词改为“众将官,听本督令下”,不要腔,“下”字带沙音,叫不出彩来,但听来也不错。

《打龙袍》开头金殿一场,包拯一上来的几句流水板:“忽听万岁宣包拯,午门来了放粮臣,撩袍端带我把龙廷进”,有的演员,如王泉奎,“进”字走鼻音拖腔,好听,整句一气呵成,而且显得底气十足,照例是会博得喝彩声的。裘盛戎不走鼻音,没改词,只改了腔:“撩袍端(换一口气)带(垫一“来”字)某就龙廷(喘一大口气)”,随着撩袍迈步的身段,身躯伴随节奏微微晃一晃,同时很有力度地挤出最后的一个“进”字来,也能博得彩声。

曾有友人戏谓:裘盛戎要彩都有“肩膀”,即暗示观众准备:此处该鼓掌了。“龙”字稍微拉慢节奏,身子晃着,一口大喘气,似是都在为最后这一个“进”攒劲,使您感到这一短促的“进”字出口,特有分量,不能不鼓掌喝彩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